古代打仗的冷知识,为啥要武将单挑?

  曾经有人问过小编,为啥古代打仗的时候会有将军单挑这么一个“流程”?而在很多战斗中,单挑获胜的一方,通常都能获得一场战役的胜利,这是什么愿意呢?
 


 

  今天闲来无事,小语就来跟大家科普一下,有关古代打仗的知识。

 

  古代打仗为啥要将军单挑?

 

  首先,通常情况下,有将军单挑的战争,大多发生在野战或者遭遇战这样的战争中,两军对垒,两边士兵的士气都差不多,那在军械实力都大体相等的情况下,双方要拼的,就是士兵的士气了。毫无疑问,对将是一个非常适合的选择。

 

  在这里要解释一下,大多数情况下,对将对的是彼此高武力的武将,而不是将军,将军都是需要压阵指挥的,只有那些不怕死的武将,其主要职责才是在斗将中获胜,小说中出现的岳飞、关羽这种中军大将出阵应敌的情形,是极少出现的。

 

  古代武将对垒,大多几个回合就能分出胜负,如小说中四五十个回合,上百个回合的情形基本不会出现,这边马一冲,对面马一冲,临近的时候看招数和力气,力气大的,一下就能将对方的兵器撞飞,再补一下就死了,所以古代的武将,是极为看重气力的,要不怎么有那么多喜欢“举鼎”的人呢。

 

  假设,我方武将击败了对方的武将,或者击杀了对方的武将,我方士兵都在后面看着呢,会是什么反应呢?肯定是大声叫好,热血沸腾啊!牛啊,我们这边的武将就是牛啊!胜利!

 

  而对方的士兵呢,肯定发怵啊,对面这么牛?那对方的士兵是不是很有牛啊?能不能打过对方啊?

 

  对比出来了吗?双方士兵的士气立刻就显现了出来,一方士气高涨,一方士气低落。

 

  通常情况下,获胜一方的主将会直接命令士兵冲阵,就是率先发动攻击,毕竟士气这东西,可遇不可求,这也是很多古代兵书上写的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,士气这东西,那是非常重要的。
 


 

  举个例子,你和别人约架,你叫了十几个人拿着棍子,对方就叫了七八个人,也拿着棍子,一见面之后,你这边还想骂两句,没想到对方根本不理你这一套,把上衣一脱,扯着嗓子不要命的就往上冲,大多数人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?

 

  肯定是往回跑啊!心想这群人是来玩命的啊,干不过啊!真正能站定了和对方打的,十个人里面有一两个就不错了。

 

  古代士兵也是这样,先是看到自己一方的武将败了,紧接着对方叫喊着一冲,大多数情况下就怂了,心理暗示就是干不过对方,士兵一怂,这仗就没发打了。

 

  训练有素的部队,在将领的指挥下,还能保持好自己的阵型,只要对方第一波冲不散阵型,打一会双方杀出血性来,胜负还有转机。
 


 

  可要是素质比较差的部队,看到对方冲,就下意识的往回撤,阵型肯定就乱了,阵型一乱,那这仗就彻底没法打了。

 

  要知道,在古代打仗是非常讲究阵型的,说太复杂了怕大家听不懂,举个最浅显的例子吧。

 

  假设,对方的阵型是前面“枪兵”,那着长枪的那种,后面是弓箭手,在后面远程攻击的。只要前面的枪兵还在,那弓箭手就能安安稳稳的在后面射箭杀伤对方,枪兵可以不攻击,只保护后方的弓箭手输出,可如果前面的枪兵被对方冲散了,你弓箭手怎么办?

 

  我这边都拿着刀距离你两三步了,你还有机会张弓搭箭吗?不等你从箭壶里抽箭,我这一刀就抹你脖子了。

 

  所以,在古代打仗,尤其是宋明以前,斗将的胜负,通常都能决定一场战斗的结局。这下大家就能明白,为什么在古代,有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说法了吧。

 

  PS:除了实力对等时,双方会对将外,在实力不对等的情况下,兵少的一方,则更愿意用对将的方式,来鼓舞士气,获得以少胜多的胜机。

分享 2017-10-14 14:39:41

0 个评论

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

一语道破

他是一道清泉,走万里路,依旧甘甜
精彩推荐
相关内容